化學補習,補習化學-雲南信息報:李東生"我們這代企業傢在第一線"


 

雲南信息報11月23日訊“我們這一代的企業傢,到這個年紀這個階段,還是會在第一線,不可能那麼瀟灑地把企業完全交給職業經理人。”華南理工大學六十周年校慶,TCL董事長李東生、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兩個昔日同窗,今日同為傢電行業領軍人物的校友,再度同臺登場。 盡管鷹已重生,李東生仍堅守在管理一線。“三星CEO李健熙今年70多,我才不到60。”李東生認為,中國企業在各個競爭領域要取得成功,還必須經歷多番曲折,企業創始人不敢懈怠。

“以職業經理人為主的管理制度還要二三十年”

記者:作為昔日同窗,今日又同是行業領軍人物,您跟黃宏生先生常被拿來比較,您自己認為您和黃老板在管理風格上有些什麼不同? 李東生:不能簡單講我們之間是不同的。黃宏生離開管理第一線是有他的原因的,不完全是他自己的選擇。現在他開始第二次創業,有新的業務,我相信這一塊他會親力親為。我們這一代的企業傢,到這個年紀這個階段,還是會在第一線,不可能那麼瀟灑地把企業完全交給職業經理人。 我們的同行,三星李健熙,曾經離開過一段時間,因為當時的政府揪著他打官司。官司打完後,他重新回來擔任CEO。(註:由於被訴賄賂政府官員、檢察官和記者,李健熙於2008年辭去瞭三星集團和三星電子主席的職務。但2010年恢復在三星電子的職務。) 李健熙今年70多,我才不到60,我覺得不要偷懶。中國企業這一代,確實比較特殊。我們從很低的階段起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企業還處於發展期。我自己的目標,還是希望能夠把企業推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像我們這種快速發展的企業,企業的領導人一定要和團隊一塊打拼,才有可能有更高的發展。也許過瞭這一個階段,以後的企業傢會進入到職業經理人階段。 記者:這個階段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李東生:我估計還有20、30年,企業才會變成以職業經理人為主的管理制度。 你看日本企業已經進入到職業經理人階段,但是這兩年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日本的相對競爭力是在下降的,所以是否和職業經理人有關系呢?韓國現在進入到全球第二大電子產品國的行列,但是像三星、LG,都是企業創始人、或者繼承人在第一線打拼,並沒有說讓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自己坐享成果。 李健熙每天都到公司上班,而且起來得特別早,中國企業要在各個競爭領域取得成功,還有很多路要走。我們的企業,在這個階段是不能懈怠的,不單團隊不能懈怠,企業領導人也不能懈怠。處在這個階段,對我來說,更多考慮的不是個人的財富增加多少,而是要保持這種理想、信念,講的大點是為社會、為國傢。這不是漂亮話,具體是為你的企業,為員工,為你自己的未來,為你產業的地位、口碑打拼。 你可以不要錢,但要為後人做一個更好的建樹。從企業本身來說,面臨的新東西很多,這時作為企業的創業者、股東參與決策,效率與由職業經理人來代管是不同的。 記者:行業變化如此之快,您會不會覺得很累? 李東生:這個行業要跟得很緊,這是大勢所趨,有偏安心理,很難立足。電子電器產業,在過去二三十年一直是快速發展,技術更新換代很快,如何保持激情、保持進取的心態也是一個問題。所以在這個產業裡,擔當重任的主要是公司裡的年輕人,我在後面鼓吹,他們在前面沖鋒,我給他們提供好的平臺,提供所需資源,包括資金、人力等等。 記者:但您才是最終拍板的人,不是嗎? 李東生:我會和他們一起討論方案,更多的意見還是一線的,他們比我年輕。新的技術是由下一代人去做的,我可能在更宏觀的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更強,必須培養出能夠隨時整合全產業鏈的能力”

記者:像當年收購湯姆遜一樣,投產華星光電也需要很大的勇氣,這些都是您的戰略部署? 李東生:電視是我們核心產業。從過去十年液晶電視技術的發展來看,在全球從顯像管轉向液晶的過程中,擁有產業鏈整合能力的品牌企業取得瞭很好的業績,最典型的是韓國的三星、LG。在幾年前,我們內部反復論證,認識到要有更強的競爭力,必須培養出起能夠隨時整合全產業鏈的能力。 所以2008年建立瞭液晶模具的工廠,投資12億。20009年底,投巨資建立華星光電。當時資金壓力很大,但這個產業本身就是一個資金和資本密集的產業,你要進入的門檻就是這麼高。 記者:怎麼解決資金問題? 李東生:當時首先解決瞭技術團隊問題,後來咬咬牙,想盡各種辦法,把資金問題解決。我們進入時正好是這個產業的低谷。在過去幾年,這個行業全球性的虧損,我們壓力也很大,但非常幸運的是這個行業的發展和我們判斷非常吻合,是有周期性的。今年第四季度,行業明顯回升,實際上,第三季度景氣度已經明顯回升瞭。 華星光電九月份滿產,10月液晶玻璃基板投入量突破11萬片。我估計未來幾個月的產量都會在10萬片以上。這樣的話,效益也在改善。 記者:華星光電什麼時候能夠實現盈利? 李東生:京東方在三季度實現盈利,我們期待華星第四季度實現盈利。

現在創業的門檻比以前高很多

記者:像華星光電這種大項投入,如果換成一傢創業初期的企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李東生:和我們第一代創業者相比,現在創業門檻高瞭很多。我們當時大學畢業時,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整個社會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整個經濟體系是短缺的,那時如果你能夠很認真地專註在一個領域裡面,把產品做出來,你就有機會成功。 我大學畢業後,做的第一個產品是錄音磁帶,我們是買瞭別人做好的磁帶來裝配。那時國內錄音機快速普及,我們把這樣一個小產品做好,就有瞭第一桶金。三年以後,我就自己建立瞭一個磁帶車間。 但現在,整個經濟體系比較成熟,大部分領域的行業集中度也比原來高很多,想在工業這塊要尋找新的機會,門檻確實比原來高很多。 記者:哪些領域對新創業者更合適? 李東生:新興領域機會會比較多,像互聯網技術、應用軟件、雲計算等應該還會有很多的機會。因為這些產業發展很快,會不斷派生出新的產品技術、應用需求。不論多麼大的企業,在這方面事實上都沒有太多積累,因此對後進入者而言門檻並不高。 記者:有什麼好建議可以給他們? 李東生:如果是自己創業,在學校出來後,最好是選擇在有競爭力、在產業中有優勢的企業,先去工作一段時間,積累一些經驗,再來創業,這樣成功機會會比較高。 創業計劃中,一定要設定一個好的業務的規劃和目標,你到底要做什麼?設定創業規劃時,一開始就要想好如何爭取外部的優勢、資源。 比如互聯網、軟件,資本投入對資本投資者而言不是很大,但對於個人來講,就很大,所以一定要找到一個願意投資、支持你的人或機構,不然要為一天三餐去頭疼的話,我覺得很難成功。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