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牛孩牛校”的教育不是義務教育

化學補習,補習化學-“牛孩牛校”的教育不是義務教育


文/楊東平

在北京市日益激烈的“小升初”競爭中,一方面“起跑線”不斷前移,從小學三年級移到瞭幼升小;一方面強化瞭一種畸形的教育觀,即追求所謂“牛孩牛校”的教育。能考高分、進名校的“牛孩”被視為是一種教育成功;最能掐尖、能將更多“牛孩”收入彀中的被稱為“牛校”,成為“優質教育”的典范。我們需要認識,將所有“牛孩”一網打盡的“牛校”,是不是我們的教育理想?他們實行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教育?

“牛孩牛校”的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因為義務教育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舉辦的、面向每一個兒童的基本公共服務,以公平為基本價值,是一種公益性、公共性、普惠性、保障性的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公民教育、生活教育,而不是選拔性、競爭性、淘汰性、面向少數人的、培養尖子的教育。因而,國傢用立法的方式確定瞭義務教育免試、免費、就近入學的準則,全世界的義務教育莫不如此。在義務教育階段出現以選拔、打造少數“牛孩”為主的“牛校”,與義務教育的價值南轅北轍、相差十萬八千裡!

這些學校的“教育質量”也值得辨析。主要靠政府特殊政策打造的名校之所以逐漸失去公眾的尊重,因為眾所周知,這些名校的“教育質量”主要是“掐尖”的能力,主要是學生優秀而不是學校優秀。於是,名校競爭變為爭奪生源、提前“掐尖”的競爭,名校教育成為“撇油花”、“拔蘿卜”的教育。用康健教授的話說,就是“勺子越來越長,炒菜的本事越來越短”。許多地方甚至出現花重金購買“牛孩”的現象。而古今中外真正優秀的教育和教育傢,無不是靠教育教學的本事,以轉化頑劣、樹人育人為旨,我們的名校有這種胸懷、有這種本事嗎?

“牛孩牛校”的教育其實也不是素質教育。盡管由於他們教育資源充沛、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因而教學環境比較寬松,活動豐富多彩;然而,它們造就的隻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盆景”。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它們的“輝煌成就”往往是以超常規地攫取資源、破壞義務教育的正常秩序為代價的,因而基本是不可復制的,不過是增添名校自身的光環和利益而已。而且,這些學校大多仍在實行考試至上、分數至上的教育,進行嚴格的排名和升學率評價,充滿銅臭味,這是它們遠離優秀的另一個佐證。

今天,我們特別需要回答,這些占盡瞭國傢好處、用公共資源打造的名校、牛校,他們的社會功能、社會責任究竟是什麼?重點學校向何處去?

對教育的不同功能,首先應當橫切一刀,區分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再豎切一刀,區分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這兩類教育、兩種學校的功能、目標是很不相同的。按照《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階段的公辦學校隻有一個選擇,就是回歸公益性、公共性、普惠性的價值,按照免試、免費、就近入學的原則招生,其生源必須主要來自就近入學,這一比例應當不低於80%。如果一所用公共經費舉辦的公辦學校,基本不接收就近入學的學生,或者隻是象征性地接收一點,那它是否涉嫌違法?

高中屬非義務教育,學生按學業成就競爭性入學。但是,公辦的優質高中仍然應當秉持一些基本價值,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首先,政府舉辦的公辦高中不能成為變相的“貴族學校”,應當開展教育公平監測,保障優質教育機會在不同階層的合理分佈。當然,也不能因名校之間為一己私利的惡性競爭而擾亂義務教育的正常秩序。其次,優質高中應當成為教育改革的促進力量。根據國傢《教育規劃綱要》的規定,實行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實行“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應試教育降溫。

毫無疑問,重點學校如何作為,其行為如何規范,主要取決於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如同在經濟領域的情況一樣,政府之所以不能依法行政、有效治理,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為強勢利益集團的利益所綁架,或者說,他們結成瞭一種利益聯盟。而且,重點學校的校長都是手眼通天的,其影響力、動員能力遠遠超過地方官。這既是改革難以推進和奏效的一個癥結;也是重點學校可以有所作為的一個原因。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