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化學補習,補習化學-促進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十八大代表談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傢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代表們認為,作為我國一項基本的教育政策,促進教育公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和客觀要求。報告有關促進教育公平的論述,為下一步落實教育公平指明瞭方向和路徑。報告主動回應人民熱切關心的教育問題,體現瞭黨對教育事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

“十八大報告強調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是抓到瞭公平問題的根本。”在十八大代表、河北省教育廳廳長劉教民看來,目前我國不同地區及不同教育層次的教育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其主要原因是教育資源的配置不盡合理,尤其是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教育資源配置明顯不均衡,其中除瞭各級政府對城鄉教育經費投入不均衡外,師資力量配置與學生數量增長的比例也不夠協調。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把城市、鄉村納入統一的教育發展大系統,盡快形成城鄉同標準、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相對於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教育資源總是有限的。如何通過有效的配置發揮資源的最大作用、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解決問題的關鍵還在創新。”十八大代表、北京市史傢小學校長王歡對此深有感觸。2008年,北京市東城區教委通過資源整合,將史傢小學和東四七條小學結成瞭深度聯盟校;2011年,又實施瞭“一長執兩校”制度,讓名校校長一個人成為同一學區兩所學校的校長,負責兩所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這樣的資源配置方式,“讓兩所學校就像心臟的左心室和右心室,都流淌著共同的血液,教育均衡的步伐大大加快瞭”。

資源配置還要講究一個“巧”字。說到這個話題,劉教民滔滔不絕。“前些年,河北省在中小學佈局結構調整的時候,合並瞭一批小學。學校撤銷瞭,富餘的教育資源幹什麼?我們用原來的小學教室辦托兒所、幼兒園。這幾年,有一些地方出現瞭入園難,而我們的入園率達到瞭65%,這是很多發達地區都做不到的。”

“教育事關千傢萬戶,既要解決‘上學難、上學貴’的現實問題,更要解決‘上好學’的根本問題。”十八大代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說,合肥市通過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擴大瞭優質教育資源,受到瞭老百姓的歡迎。

合肥的經驗是:堅持大幅度增加投入,2008年至2011年間累計投入教育經費191.3億元;堅持進一步優化教育佈局,通過建設小區配套學校和名校遷址辦學,自2008年以來,全市新建中小學校98所,改擴建學校572所;堅持不斷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將“農村中小學建設工程”納入市級民生工程,獎補縣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到今年底將全面完成“校安工程”。“現在,我們優質學校辦學規模4年擴大瞭3倍。”吳存榮說。

更多投入向四類地區傾斜

來自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中心小學的蘭朝紅代表,多年來一直堅守在農村小學教育的第一線。當她聽到十八大報告中提到“大力促進教育公平……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時,心裡感慨萬分。

“農村太需要政策的支持瞭。”蘭朝紅認為,這些年,國傢大力支持農村教育,學校的變化很大,校舍建好瞭、電腦聯網瞭,硬件上與城裡沒有什麼差別瞭。可農村缺乏優秀教師,農村教育質量因此難以提升。“生活條件差,優秀的教師不願意到農村工作;教育質量低,農村學生,特別是高中生正在流失。看著那些十五六歲就不上學的孩子,我特別心疼。往小瞭說,這是個人的損失、傢庭的損失;往大瞭說,農村教育搞不好就會影響整個民族素質的提升。”

蘭朝紅代表建議給予鄉村教師在農村工作額外的補貼。她說,能夠在黨代會上發出基層教師的聲音,才算不虛此行。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這讓青海民族大學教授駱桂花代表激動不已。她說:“民族教育的起點低,在建國之初,有許多民族地區還處在原始社會的狀態。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制定瞭一系列民族教育政策,充分保障瞭少數民族群眾受教育的權利,提高瞭少數民族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傳承瞭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促進瞭教育公平,推動瞭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傢的傾斜政策將使民族教育的明天更加輝煌。”

“教育人要時刻記住一點:做教育不能功利。”十八大代表、沈陽市於洪區教育局局長關鳳艷說,從教育公平的角度,城市應該反哺農村,優質學校應支持薄弱學校。教育資源要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發達地區和優質學校不能隻顧小我,不顧大局。要把眼光放在全局發展的角度,透過質量高低曲線,從長遠看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

在她看來,學校、城鄉、地區之間的差異,形成因素復雜。而實現公平又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存在著階段性特點。因此,對教育公平要有耐心和恒心。同時,落後地區也不能隻依賴於外部給的“魚”,還要註重自身的“漁”。

更多政策扶持弱勢群體

“希望國傢能夠好好地統籌一下教育資源,盡量讓咱們農民工的孩子和城裡孩子一樣,同在一個課堂求學。”在上海團分團討論時,洪剛作為農民工代表,發言時說:“我是帶著許多工友的共同心願來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接受平等的教育,正說出瞭我們的心聲,回應瞭我們的期盼。”

洪剛說,從2001年起,他就在上海努力工作,為的是讓傢裡人過上好日子。這些年,收入多瞭,生活好瞭,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他更加希望孩子能和城裡人一樣,接受平等的教育,“真心盼著國傢的好政策能早日落地”。

“保證每一個青少年上學的平等權利,我們安徽兩年前就做到瞭。”十八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廳長程藝回應道,“在安徽,隻要是在當地上的小學,不管你是不是當地的戶口,都可以升初中;初中畢業,還可以升高中。在合肥最好的高中裡,有25%是非本地戶籍人員的孩子。”

程藝說,隻要是人,就有權利享受教育。因此,對每一個孩子,不管他是貧窮還是富有,出生在農村還是城市,入學的標準都應當是一樣的。“我們安徽還即將出臺高考(微博)政策,盡可能地解決外來人員子女的高考問題。”

“幫助弱勢群體不隻是國傢的事,基層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有所作為。”十八大代表、江蘇省鎮江市第三中學教師金燕,人很文弱,但表達的觀點卻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金燕認為,擇校、擇班都應該取消。“教育是發展人的事業,怎麼能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呢?在教育上,我對每個學生都是公平的;在生活上,對那些貧困孩子反而會更關照一些。”

“陽光基金”是金燕拿出自己的兩萬元工資,專為無償資助貧困生、學困生而成立的。“我要盡我所能,讓孩子們也過上好日子。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參與到陽光基金中來瞭,我們助人的力量大瞭,受惠的人更多瞭。”金燕說。

談到對貧困學生的資助,程藝也顯得很自豪:“目前,安徽已經建立起瞭從小學生到大學生的全面資助體系,政策覆蓋到瞭每一個學生。同時,我們還按照中央的要求,開展瞭12個貧困縣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受惠的孩子有100萬。”

“教育的發展決定著這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教育的實力決定這個地區未來的競爭力。”在十八大代表、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眼裡,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有用之才,就是教育的最大貢獻,這也正是十八大報告的要求。

孩子怎樣才能成才?對這個問題,羅偉其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培養學生一定要研究規律。首先要研究人的認知和成長規律。其次,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再其次,是瞭解經濟發展規律。這三個規律研究透瞭,我們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孩子也就能成才瞭。”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