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讓鄉村辦學回歸民意


 

  《部分地方恢復保留必要的小規模學校》是昨天一則新聞報道的標題。

  必要的小規模學校為什麼要拆除呢?這裡指的就是農村初中、小學等學校的撤校並校行動。隨著我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逐年增加、農村人口出生率持續降低,農村學齡人口不斷下降。各地根據2001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合理規劃和調整學校佈局,對農村小學和教學點進行適當合並。

  轟轟烈烈的撤校運動背後,是不斷消失的學校。21世紀教育研究院日前公佈的報告《探索農村教育的科學發展》中提到,2000年到2010年,在我國農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學、30個教學點、3所初中。也就是說,幾乎每過1小時,就要消失4所農村學校。

  合並的本意是為瞭優化教育資源,也許在教育部門看來,在偏僻的農村專設一所學校是浪費資源的行為,把分散化為集中,從經濟投入、師資配備等角度來說無疑是更有效率。可是教學資源不斷集中的過程,也是上學成本不斷上升的過程。村裡的學校沒瞭,被合並到鎮上去瞭,原來走路幾分鐘十幾分鐘就能到的,現在得起早上學,個別的甚至來回要走兩三個小時。走路實在吃不消,學校撤並後很多學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學,由於農村道路條件較差,車況良莠不齊,交通狀況復雜,學生上學途中的安全難以切實得到保障。那一起起的校車事故報道得還少嗎?尤其是在農村,校車可不是標準化配置,要知道,有的學生隻能坐運豬車上學。而除瞭安全問題,一些學生傢庭的經濟負擔也隨著學校撤並加大。乘坐交通工具上學,增加瞭交通費用。寄宿生還要承擔部分或全部夥食費。有的傢長在縣鎮陪讀,另需支付房租等生活費用。這樣算下來,教學資源看上去集中瞭,但是也造成瞭時間資源、社會資源的浪費,嚴重的還出現瞭因為學校撤並學生輟學的現象。

  我們的小學課本裡學過一個成語叫拔苗助長。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成長都是有其自然規律的,不能違背規律搞一刀切的運動。就拿撤校並校來說,可能有的撤瞭有利於集中教學,可有的撤瞭就會給學生和傢長們造成不便。在撤校條件不成熟的時候硬要撤校,隻會帶來負面效果。你讓那些必要的小規模學校“不必要”瞭,那有些孩子隻能用腳投票從必須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變成不上學瞭。

  現在這些原本必要的被撤並的學校紛紛恢復保留,這當然是好事。這不僅是尊重農村辦學規律和實際,更是對民意民情的尊重。

(錢江晚報)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