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博物館“發困” 監管不能“打盹”


 

  到2011年年底,我國登記註冊的博物館數量已迅猛發展到3589個,並且還在以每年100個左右的速度增長,平均三天多就有一座新博物館問世。但是,不少博物館“熱熱鬧鬧建設,冷冷清清運營”,有的處於閉館狀態,成瞭裝點門面的擺設。(11月21日《法制日報》)

  建設博物館不是目的,發揮其作用才是建設的目的。如果建設博物館隻為裝點門面,打造文化政績,這樣的博物館越多,造成的浪費就會越大。對此,文博監管等部門不能坐視不管,也跟著“打盹”,任憑問題博物館陰天背稻草,越背越重。而應轉變監管方式,全面全程加強監管,以改變目前存在的重建輕管等不正常狀況。

  加強對“發困”博物館的監管,需要嚴把項目審批關。地方要求建設博物館並非壞事,但動機必須純正,隻能把其作為保護文化遺產、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措施來看待,而不能把打造文化政績,裝點自身門面作為動力。文博監管等部門應該嚴格項目審查,對建館動機不純的申報項目,一律不予批準,堵住盲目和攀比興建博物館的源頭。

  加強對“發困”博物館的監管,就要督促已建博物館建立正常運營機制。博物館建設難,確保正常運營更難。建設博物館是件很花錢的事,確保正常運營同樣是件很花錢的事。根據中央四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公益性的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地方財政應按照比例配備配套資金,以防博物館陷入無米之炊困境。凡是沒能按規定配備配套資金的,應督促其兌現許諾,無條件地落實配套資金。博物館需要專門人才,地方在人才、編制上要予以保證,使專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人盡其才。重視用機制喚醒“發困”的博物館,博物館轉入正常開放運營才會靠譜。

  另外,還需對已建館全面調查摸底,分門別類進行管理。對那些先天不足,後天拯救代價太大的博物館,不妨促成其關停並轉。對那些有市場,有需求,但運營不佳或處於閉館狀態的博物館,要一一把脈會診,找出問題癥結,對癥下藥。博物館能夠充分發揮功能,才能達到保護文化遺產、豐富民眾文化生活的目的。張永琪(微博)(時評人)

  (北京晨報 時評人)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