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專訪倫敦大學校長:大學發展從規模化走向多樣化

化學補習,補習化學-專訪倫敦大學校長:大學發展從規模化走向多樣化


  專訪:大學發展從規模化走向多樣化訪倫敦大學校長阿德裡安·史密斯

阿德裡安 史密斯

英國倫敦大學  新華網倫敦11月20日電 (記者 黃堃司鷥)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英國倫敦大學經過長期合並擴張後,現在是一所擁有17萬學生的“超級大學”,但近來出現瞭成員學院退出和獨立頒發文憑的情況。在校長阿德裡安·史密斯看來,這種情況說明大學演進會從規模化走向多樣化。

  規模化階段

  史密斯首先介紹瞭倫敦大學規模化擴張的歷史。從1836年建校起,倫敦大學吸收合並瞭位於倫敦的幾乎所有不錯的高校,如經常與牛津、劍橋共同占據英國高校排名前五位的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都長期是倫敦大學的成員學院。

  學校甚至擴展到倫敦和英國以外。史密斯說:“諾丁漢、埃克塞特等城市的高等教育機構,在一段時期也是頒發倫敦大學的文憑。”在海外,倫敦大學開設瞭可供其他國傢學生在當地就讀的國際項目。

  這些遺產傳承至今,使得現在頭頂倫敦大學名義的學生數量超過17萬,其中10多萬分佈在倫敦的18個成員學院和10個研究所中,還有5萬多是100多個國傢中的國際項目學生,這個規模在世界大學史上都是罕見的。

  對於倫敦大學在歷史上規模不斷擴大的原因,史密斯認為是順應瞭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是在英國工業革命後的大發展時期建立並持續擴張的,“一個復雜的工業化社會需要各種具備高級技能的人,大量民眾因此產生瞭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在學校不斷膨脹的過程中,倫敦大學對各個成員學院一度是有實際控制力的,史密斯說:“比如曾經有段時間,當政府給學校劃撥資金時,會先集中撥付給倫敦大學,然後由大學分發給各個成員學院,這是權力的一種形式。”

  聯邦化階段

  當被問到倫敦大學的規模在什麼時候達到頂峰時,史密斯表示這要看按什麼標準衡量,“如果按所有成員學院的總規模,學校現在就處於頂峰”,但他也承認,“如果是從倫敦大學頒發的文憑數量在英國所占的比例來看,倫敦大學的確已經過瞭頂峰期,這個峰值可能在1930年到1950年之間。”

  因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英國一些地方紛紛成立自己的大學,例如在諾丁漢和埃克塞特等地,過去頒發倫敦大學文憑的高等教育機構,獨立成為今天已頗有名氣的諾丁漢大學和埃克賽特大學。這使得倫敦大學在英國的活動收縮到瞭倫敦之內。

  英國名校巡禮

  校長篇

  專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校長:一流大學不唯論文數量論英雄

  訪伯明翰大學校長:做“紅磚大學”不做“象牙塔”

  專訪劍橋大學校長:培養傑出人才重在提供學術自由

  專訪牛津大學校長:大學精神在於追求卓越和自由辯論

  專訪倫敦大學學院校長:成功的大學改革牛津劍橋也跟隨

  訪英國約克大學校長:大學發展應同等重視教學和科研

  訪聖安德魯斯大學校長:大學生活應讓學生成長為全面的人

  訪愛丁堡大學校長:大學招收本地學生不應降低門檻

  專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校長 招收中國學生為學術和文化

  專訪英國倫敦商學院校長 官員經歷有助當校長

  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長:規模小的大學也可很成功

  高校篇

  本網記者走進伯明翰大學:以平實紅磚建入世之學府

  本網記者走進劍橋:充溢人本精神的科學傢搖籃

  本網記者走進牛津大學:學院制導師制上的卓越學府

  從沒有“準生證”到全球第四倫敦大學學院名校之路

  以教書育人為根本的英國大眾化高校約克大學

  本網記者走進帝國理工學院:讓科學成為國傢的光彩

  記威廉王子母校聖安德魯斯大學 充滿浪漫氣息古老學府

  本網記者走進愛丁堡大學 蘇格蘭文化的窗口 組圖

  英國高校“中國熱”縮影在倫敦國王學院感受中國溫度

  研究生教育註重實踐的代表記英國倫敦商學院

  本網記者走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文科精英之路

  而即便在倫敦,一些成員學院也走向瞭獨立自主的道路,代表性事件就是帝國理工學院在2007年退出瞭倫敦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其他一些學院雖然仍保留倫敦大學成員的名義,但在招收學生和頒發文憑等關鍵問題上已獨立自主,其文憑使用學院自己的名稱而不是倫敦大學的名稱。

  “各個學院現在是獨立自治的機構,整所大學是一個聯邦,中央機構負責的事項主要包括管理公用的圖書館等基礎設施,以及海外的教學項目”,史密斯說。在如今英國的大學排行榜和大學間組織中也能看出這個特點,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都是作為獨立的高校參與,作為聯邦的倫敦大學一般不參與。

  對於倫敦大學的這種變化,史密斯不贊同“擴張後出現收縮”的描述,而是認為:“在過去這些年裡,倫敦大學的角色經歷瞭演進,逐漸從中央型機構轉變為聯邦型機構。”

  多樣化特點

  現在作為聯邦的倫敦大學雖然看來松散,但史密斯認為有一個積極的特點,那就是內部的多樣化。他說,學校之前擴張時就不僅是數量上的擴大,在成員學院的類型上也有增長,“既有倫敦大學學院這樣的大型綜合性學院,也有皇傢音樂學院這樣小而專的學院,它們共同構成瞭一個多樣的倫敦大學系統。”

  各個學院也都走出瞭自己的道路,“有的學院變得更大、自信心更強、自治程度更高,這是自然的演進。”有些已經打造出較強自身品牌的學院,現在招收學生和頒發文憑時使用本校而非倫敦大學的名義,在史密斯看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還有一些自身品牌不那麼強的學院,史密斯也很高興它們能在倫敦大學的品牌下聚到一起,“因為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成為一流的研究型高校,大學有很多種,有的開展出色的研究,有的則專註於教育,為當地民眾服務,在當地創造就業機會。”

  他認為,大學的多樣化既能滿足社會不同方面的需求,也能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選擇,“就我所見,倫敦大學演進成為現在這樣,其結果是積極的。”

  在擔任倫敦大學校長前,史密斯是英國政府中負責大學事務的高級官員,他說,與倫敦大學的變化類似,整個英國高等教育系統在規模上經歷瞭長期增長後,現在進入平穩發展時期,對於將來的前景,“我認為多樣化是必然的方向”。

  阿德裡安·史密斯Adrian Smith, Vice-Chancellor of University of London

  註:在英國的大學體系中,Chancellor多由社會名流擔任,相當於中國的“名譽校長”,倫敦大學的現任Chancellor是英國王室安妮公主;而Vice-Chancellor才是相當於中國“校長”的職務,阿德裡安·史密斯從今年9月開始擔任倫敦大學校長。

  英國名校巡禮

  校長篇

  專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校長:一流大學不唯論文數量論英雄

  訪伯明翰大學校長:做“紅磚大學”不做“象牙塔”

  專訪劍橋大學校長:培養傑出人才重在提供學術自由

  專訪牛津大學校長:大學精神在於追求卓越和自由辯論

  專訪倫敦大學學院校長:成功的大學改革牛津劍橋也跟隨

  訪英國約克大學校長:大學發展應同等重視教學和科研

  訪聖安德魯斯大學校長:大學生活應讓學生成長為全面的人

  訪愛丁堡大學校長:大學招收本地學生不應降低門檻

  專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校長 招收中國學生為學術和文化

  專訪英國倫敦商學院校長 官員經歷有助當校長

  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長:規模小的大學也可很成功

  高校篇

  本網記者走進伯明翰大學:以平實紅磚建入世之學府

  本網記者走進劍橋:充溢人本精神的科學傢搖籃

  本網記者走進牛津大學:學院制導師制上的卓越學府

  從沒有“準生證”到全球第四倫敦大學學院名校之路

  以教書育人為根本的英國大眾化高校約克大學

  本網記者走進帝國理工學院:讓科學成為國傢的光彩

  記威廉王子母校聖安德魯斯大學 充滿浪漫氣息古老學府

  本網記者走進愛丁堡大學 蘇格蘭文化的窗口 組圖

  英國高校“中國熱”縮影在倫敦國王學院感受中國溫度

  研究生教育註重實踐的代表記英國倫敦商學院

  本網記者走進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文科精英之路

  (黃堃司鷥)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