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申城探索初高中銜接教育模式實現資源共享


  傢住靜安區的李女士,近來顯得很高興,因為附近的市西中學校舍改擴建後,市西初中也搬來瞭。她從住傢的高樓望下去,市西初中與市西高中僅一墻之隔。她還瞭解到,一墻之隔的市西高中與市西初中將共享教育資源,實現聯合辦學。

  李女士的兒子就讀的小學對口的就是市西初中,初高中的聯合,讓她仿佛看到瞭初中教育質量的保障。

  高中“帶”初中,這樣的辦學模式,近來在滬上有不斷“冒出”的趨勢,初高中銜接教育的研究與探索將進入“新時代”。

  突破初中辦學的“瓶頸”

  中學,分為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1996年之前,大多數中學都是完全中學,初、高中學生雖不同年級但在同所中學念書。為瞭淡化重點中學的概念,清晰義務教育階段與非義務教育的界限,也為瞭方便實施初中就近入學,約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起,各地都在探索重點中學初高中脫鉤。本市在1997年基本完成瞭重點中學初高中脫鉤,當時約有70餘所市、區重點中學進行瞭這項改革,以至於到今天,滬上出現瞭清一色的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並在這些學校中沒有初中生。

  這樣的探索,於今看來有利有弊,莫衷一是。不過,比較熟悉中學教育的人士看到,直到今天,初中教育仍是義務教育階段中的“軟肋”,也是中學階段的“薄弱地帶”。一些高中在脫鉤後也發現,自己的生源少瞭“嫡系”和“自產”,有時不免捉襟見肘。

  同時,初中的“不如意”,一直也是教育部門的一塊“心病“,傢長心中的一種“痛”,學生眼中的一種“無奈”。於是,突破初中辦學的“瓶頸”,成為一種共識。

  資源共享下的“聯合辦學”

  以高中“帶”初中,是目前一些學校想到的辦法。

  今年秋季,市西高中改擴建工程完工,引人註目的不僅是高中教育設施的擴大和更新,而且高中與初中“共處同一屋簷下”的“資源共享”,新建的“思維廣場”、地下體育館等,都是兩校可共享的硬件資源。

  愚園路460號與愚園路404號之間,通過一扇門,使市西校區連為一體。與其說是校舍面積的一種擴大,倒不如說是中學教育的一種連貫。市西中學校長董君武說:“市西中學、市西初級中學將共處一個教育園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這對於加強高初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聯手互動、打造基礎教育人才培養鏈,具有深遠的影響。”市西初中校長范穎也認為,兩校共處一個教育園,集聚瞭初高中眾多的優秀師資。在未來,就可以實現兩校優秀教師的交流、互動、帶教等,這將為市西初、高中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優越的條件。

  作為統一體通盤考慮

  同樣的高中“帶”初中現象還出現在徐匯區。徐匯區教育局對市二中學和市二初級中學進行瞭“一體化”管理改革,即按“一個法人、兩個單位、一套班子、統一領導”操作進行。

  對外延續兩個獨立的法人單位,對內領導機制實行“一體”的管理模式,初中校長直接對高中校長負責,校長、書記分別對高中和初中同步一體化管理。校級幹部副職分別對初中和高中實施“條線”管理,共同召開校務會和行政會,共同佈置相關工作,比如一起部署教師的暑期培訓、一起落實安排開學的準備工作等。運行機制的創新使初高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市二中學校長王民政認為,初高中“一體化”模式不是初高中學制時間的簡單相加,而是教育目標、教育理念、學校文化、管理體制、課程設置和教學行為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是把初高中七年的教育教學作為一個統一整體通盤考慮,著眼於和諧共生,協調發展。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是人生觀、世界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在此時接受怎樣的教育對未來至關重要,如何提升初中的辦學水平是教育界人士始終在考慮的問題。一些教育專傢認為,讓優質高中“帶”初中,是一種探索,但需要通過實踐和時間來證明其優越性。(記者 蘇軍)

  (文匯報 蘇軍)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