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期末成績最多占五成 再不用考前抱佛腳

化學補習,補習化學-期末成績最多占五成 再不用考前抱佛腳


  每當期末考試臨近,大學生瘋狂“占領”圖書館、熬夜背書,然後用一張試卷給整學期“蓋棺定論”的情景似乎已司空見慣。然而,這種現象也許會逐漸變成四川大學裡的“非主流”:該校試點推行本科課程考試改革,目前已在300多門課中實踐“期末成績不超50%”的考核辦法,力圖改變“一考定成績”的不合理現象,引導學生註重學習過程。

  期末考最多占一半

  倡導少考死記硬背

  上個月,川大第三期“本科課程考試改革”優秀課程名單新鮮出爐,李平的商法學、陰文婭的食品科學等44門課榜上有名。在這之前,還有98門本科課在前兩期中獲得該稱號。

  其實,“本科課程考試改革”是川大實施培養“323+X”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的辦法之一,該項目於去年上半年啟動,先由老師個人申報或學院推薦,在部分本科課程中試點。成都商報記者從川大教務處瞭解到,到目前為止,全校已有300多門課程加入瞭“試點大軍”。

  翻開考試改革的具體細則,裡面寫得很明確:原則上,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不高於40%,最多不能超過50%,而平時考核的次數不低於6次。考試時,教師要多出非標準答案的試題,多考靈活應用,少考死記硬背。在平時考核中,要廣泛運用小測驗、大作業、論文、讀書報告、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

  川大教務處考試管理科負責人表示,該改革的核心就是降低期末考試的分量,改變“一考定成績”的不合理現象,把對學生的評價分散在過程裡,引導學生註重學習過程,而不再像過去那樣“平時松散,期末緊張”。

  課堂變豐富

  學生學到瞭“幹貨”

  生命科學學院老師卿人韋參加瞭試點,他的分子生物學課被評為第三期優秀課程。以前,他考核學生的辦法是:平時40%+期末60%,如今這兩部分的比例調瞭個。學生趙沁感覺課堂變得很豐富:3~5人小組根據重點知識查資料進行延伸討論,並在全班做5分鐘演講。課後,趙沁還要讀一篇國際權威雜志上的學術文章,並獨立翻譯成中文。此外,學生們還要做隨堂測試,而這些都算作平時成績。

  “還是卿老師的辦法好。”趙沁坦言,由於很多課平時無考核,也就缺乏對學習過程的監督,同學們就容易變得懶散。但一到期末,大傢又緊張得要命,通宵熬夜復習,天不亮就去圖書館排隊占座。但現在壓力分攤到瞭各階段,趙沁覺得自己“平時勤快瞭,知識也掌握得更加牢固。”

  川大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考定成績”的方式並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學習能力,他們希望通過改革考試辦法,引導學生關註學習過程,主動瞭解陌生領域,培養創造性思維。目前,經過三期試點,師生對改革的反響都不錯。接下來若時機成熟,學校有意將這種辦法逐步推廣至全校。不過,由於文、理、工、醫等不同門類的學科種類繁多,每門課程的性質不一,考試方式也應該有相應差異,所以該負責人補充說,如果真的要在全校推廣考試改革,還需對不同課程的考核辦法進行針對性調整。成都商報記者 汪玲 江浪莎

(成都商報)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