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大學新規引熱議 讀10本名著可得2個學分

化學補習,補習化學-大學新規引熱議 讀10本名著可得2個學分


昨日,西南大學,學生在圖書館選讀名著。通訊員 毛持江 記者 李化攝

近日,西南大學出臺瞭《西南大學本科生閱讀名著考核與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決定從2012級開始,在規定期限完成讀書任務可以加2學分,該學分可作為通識教育課程替代分。據瞭解,校方本意是為瞭拓寬學生知識面,遠離網絡遊戲,潛心書卷,但《辦法》一出,卻引起瞭各方爭議,被指或讓讀書成為形式。

讀10本名著 可得2個學分

昨日,記者在西南大學教務處網頁通知欄看到瞭該校鼓勵學生選讀名著的通知,稱從2012級開始,學校要求本科新生在學習其他課程的同時,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在規定的時段內在網上選報學校推薦的書籍,並按照相關規定,在第一學年第二學期讀完所選書籍並參加考核,成績達及格者,獲得名著閱讀通識教育2學分,可以作為通識教育課程替代學分。

為此,學校向大學生們推薦瞭120本閱讀書目,按照文學、哲學、歷史學等11種科目分類,學生隻能在本專業領域以外每個大類精選1~2本,共選10本書籍。

學生支持和反對各執一詞

本月初,有學生將這一消息公佈在西南大學校園網“青春縉雲”上,截至昨日已被瀏覽300餘次,但隻有一人公開回復。據學生們反映,其實《辦法》在校園中實際引起瞭不小的爭議,支持和反對的學生各執一詞。

“算是一舉兩得吧,還是挺支持的。”昨日,記者隨機采訪瞭該校13名大學生,所有人均表示知道這一通知,支持和反對的人各占一半。

新傳學院2010級學生蒲學燦說,身邊同學對此議論已久,“我們覺得既讀瞭書,又得瞭學分,挺不錯的。”物理學院2012級學生宋建說,閱讀名著已經是小學的記憶瞭,此舉可以幫助學生回歸書本。

歷史文化學院2011級學生劉彩鈴卻持相反態度,“讀書本來是自願的行為,現在與學分掛鉤瞭,感覺蒙上瞭功利色彩。”地科院2010級學生杜偉則質疑學校是否能如實考核學生有沒有認真讀書,“否則讀名著就成瞭形式主義。”

校方:時間是最好的檢驗

對此,參與制定《辦法》的人員之一、西南大學教務處素質教育辦公室科長歐國凡作出瞭回應。

“我想時間是最好的檢驗。”歐國凡說,這120本書來自該校各學院的專傢教授推薦,目的是為瞭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遠離網絡遊戲,潛心學業。他表示,2分學分隻是作為鼓勵倡導,並沒有強行要求學生實行,“每個學生在校期間需要修滿12分的通識教育課程,有的人可能忙於實習沒時間上課,就可以通過讀書代替。”

對於學生們質疑的考核方式和讀書形式化的問題,他表示,選讀名著的學生期末會參加一個考試,可以隨身攜帶讀書筆記,而考題內容則是有關名著的開放性話題,以此檢驗學生是否認真讀書。“學校並沒有強行要求學生讀書,截至目前已有約8000人選讀名著,說明多數學生是認可的。”

他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如果真有學生想鉆空子,再完美的辦法也有漏洞,我們的初衷隻是為瞭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聲音

加學分隻是一種鼓勵手段

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傢張仲明表示,現在網絡成瞭知識的來源之一,不少人忽視瞭讀書的重要性。有研究表明,讀書太少可能會造成人格缺失,多讀好書可以幫助大學生修煉氣質。張仲明認為,加學分隻是一種鼓勵手段,並非強制學生實施,沒有讀書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其他方式修滿學分。他建議,除瞭用學分鼓勵學生外,學校也可以適當開展一些主題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讀書習慣。記者 廖嫻雅 實習生 趙若晴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