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大粵網:蛟龍號副總設計師崔維成來華工開講

化學補習,補習化學-大粵網:蛟龍號副總設計師崔維成來華工開講


大粵網11月12日訊11月11日上午,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總體與集成項目負責人,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在華南理工大學為該校土木與交通學院師生講解“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研制及其意義。 崔維成從2002年起主要從事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的研制工作。他不僅擔任著載人潛水器的設計研制工作,而且在每次深潛海試的時候,他都是第一次下潛的試航員之一。正是他和他的潛/試航員團隊一次又一次潛入深海,創造瞭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記錄。 報告會上,崔維成從載人潛水器的研制開始講起,向華南理工大學師生講述瞭一個又一個發生在“蛟龍號”背後的故事。

十年論證終獲立項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載人潛水器ALVIN號在海洋科學研究中作出的重大發現,在世界上掀起瞭研制載人/無人潛水器的一個高潮。 1992-1993年間,中國船舶總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〇二研究所(現為中船重工702所)向當時的國傢科委(現科技部)提出研制6000米級的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的建議,由於國內對載人潛水器的需求還沒有提到很迫切的程度,技術上面臨的挑戰很大,項目建議書沒有通過。 一直到2002年6月,科技部才正式批復立項。立項目標為根據中國大洋協會勘查錳結核、富鈷結殼、熱液硫化物和深海生物等資源的計劃目標及要求,完成一臺采用多種高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集成起來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7000米載人潛水器。 立項之後,又經過十年的科研攻關,終於完成瞭我國載人潛水器的方案設計、制造組裝直到海上試驗。

研制以自主創新為主

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研制幾乎從零開始,其困難顯而易見——載人潛水器有多重?要有什麼部件?各個部件如何配置在一起?總之,沒有人知道深水的載人潛水器應該怎麼設計。 另外,載人潛水器上所有的部件或設備,如載人球、浮力材料等,都面臨著在水下使用的新難題。有些在陸地上相當成熟的技術,如電機、泵、閥之類,到瞭水下要求體積小、重量輕、耐海水高壓和腐蝕。 在這種情況下,研究人員帶著對祖國海洋事業的熱愛,一點一滴收集資料,一個一個攻破難題,終於突破瞭載人潛水器研制的最為核心的總體設計和集成技術,提出瞭大型復雜工程系統接口處理的四要素法,並采用瞭最新的多學科設計優化(MDO)方法。 項目組以自主創新為主,部分設備也走國外引進、消化吸收的路子。根據統計,現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上60%的部件完全國產,剩餘的40%的國外引進的設備,也已經有一半完成瞭國產化,另一半正在進行國產化。

成就獲國際同行高度認可

一般來說,國外的深水潛水器研制之前,往往會先研制一個2000~3000米級別的潛水器作為研究過渡,但是這樣研制周期長,花費也大。崔維成說,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的研制選擇瞭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他們隻用瞭10年時間,花瞭不到5億人民幣的經費,就把我國的深海載人技術從600米的水平,一下提升到同類型三人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國際最大下潛深度——7000米。 崔維成說,7000米級“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上試驗的成功表明我國的載人深潛技術已經邁入國際先進行列,在國際深潛界樹立起瞭設計深度海上試驗的一個新標桿。 他舉例說,國外其餘五個載人潛水器隻進行一次設計深度的海上試驗,如果發現瞭故障,上來排除掉之後也不會再次海試;而“蛟龍號”7000米級的海試非常充分,如果發現瞭問題,在甲板上排除掉之後還會再次通過海試予以確認。 “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的成功得到瞭國際深潛界的高度認可。國際深潛第一人、1960年下到馬裡亞納海溝的深潛英雄Don Walsh,2012年剛下到馬裡亞納海溝的著名電影導演卡梅隆,日本潛水器協會主席、東京大學教授Tamaki Ura,美國載人潛水器協會主席William Kohnen等人均發來郵件,祝賀中國科學傢取得的成功。 同時,“蛟龍號”的成功極大鼓舞瞭中華民族的士氣,特別是國傢將海洋與航天同等看待,使從事海洋領域研究開發的專業人士備受鼓舞。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