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留學日記:你好,來自東亞的陌生人

化學補習,補習化學-留學日記:你好,來自東亞的陌生人


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學生廖方舟在倫敦碰到瞭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東亞當然包括在內。

萍水相逢的微笑、問好、閑聊,它們不應該也的確不僅僅發生在艷遇上。

根據並不科學的個人統計──樣本為隨機的五天裡所覆蓋的區域(除去中國城),我在倫敦平均每天能碰到55個東亞人。如果在行進間,此身份是可以在20米外確定的,而進一步的細分通常發生在5-10米間。這是一個“彼此彼此”的過程,雙方面無表情,時間可控制1-3秒。在最後的三米內,至少有一方會在突然之間看不見對方,眼神接觸被小心地杜絕。

以我之前的生活經歷來看,在中國的西方人之間的情形很不一樣。比如在我長居的城市上海,正巧走在我前方的和迎面而來的西方人幾乎不可能不互相問好,地鐵上的相遇基本可以引出長篇對話。誠然,倫敦的東亞人人口比例要比上海的西方人人口比例大太多──到處都有老鄉可見,哪裡還有淚汪汪的必要。可是這顯然不能解釋素不相識的東亞人之間的詭異氣場。

大多數時候我是這種詭異的同謀者,但是偶爾地,不定期地,心血來潮地,我會做那個“莫名其妙”的人。好幾次,與其是說我的微笑問好是送給瞭一面面沒有回音的墻,它們激起來的更像是滿腹狐疑和不得其解。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昨天早上,在我拐進公園的時候,一個韓國姑娘正向這個方向走來。三秒的“彼此彼此”後,她已經準備好進入“我沒有看見你”狀態。可這是多清新的早晨啊,她在陽光底下走過來,走成瞭我的早晨的一部分,於是想也沒想,張嘴、說hi、笑。韓國姑娘顯然吃瞭一驚,稍稍遲疑後,原本繃住的臉龐也向我生動起來,眼睛彎彎的,帶出一個友好的、甜蜜的笑容。我由此見到瞭一個本來沒有機會見到的更美好的她。我們互相點點頭。

又比如在公交系統。奧運會開幕式帶妝彩排後,歸途的DRL上,一個日本姑娘在列車關門前的最後時刻跑瞭進來,與我面對面站著。先是例行的沉默。我心想她或許也剛看完彩排,抱著交流觀後感的心態,便同她打瞭招呼聊起天來。結果開幕式倒是沒怎麼談,東拉西扯瞭一路。日本姑娘回憶道,啊,以前我和我在巴黎的中國室友沒有辦法用英文交流,我們就寫字,大致能明白過來。又說自己有個好朋友跟著中國男朋友去瞭中國,每天都在刻苦學習中文,“可是她說實在好難啊”。到瞭她要下車的時候,兩個人不約而同地伸出瞭右手握在一起。我們給對方的祝福是“enjoy the rest of your time in London”。

在東亞系餐館吃飯,中國、日本、韓國或是越南等,席間的食客以東亞人為主。某天選擇瞭市中心一傢韓國餐館,正中間一張長桌上包括我坐瞭四個姑娘,均是獨自前來用餐的中國人。四個人分別點瞭菜,玩著手機。沉悶的氣氛下,突然我的“搭訕”欲就又冒瞭出來,向坐在我正最面的姑娘問瞭個好。她漸漸地松弛瞭下來。聊著聊著,另外兩個姑娘也自然而然地加入瞭我們。很快,我們四個相談甚歡著一道分享瞭我們各自所點的食物。本來聊以作“餐伴”的微博,變成瞭活生生的新知、新友。

上述破冰行為,不知道對方是怎麼認為,總之得到對等回應的那些,是令我愉快的正能量。它們讓一個早晨、一次旅程和一頓晚飯更加可愛。不過即使懂得它們的可愛,它們依然如我所說,是偶爾,是不定期,是心血來潮──可能是因為倫敦的東亞人實在數量龐大,可能是因為被當作“怪人”的機率實在不小,來不及也由不得我示太多的好。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