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90後入職元年遇“盒飯考” 被貼過於自負等標簽

化學補習,補習化學-90後入職元年遇“盒飯考” 被貼過於自負等標簽


  90後不是“職場小怪獸”

  70後:我們都是工作狂!

  80後:我們拒絕加班!

  90後:我們拒絕上班!

  70後:吃飯時,我們喜歡坐在老板旁邊。

  80後:我們最好別坐在老板旁邊,那才無拘無束。

  90後:我是老板!

  ……

  這是在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個段子,諧謔卻也不乏真實感。不管願不願意,每一代人都會被貼上不同的標簽。在90後開始大規模進入職場時,更多關註的矛頭開始轉向這一群會說火星文,敢於說NO的新新人類。

  從90後“閃辭風波”到“拒訂盒飯”,其實事件本不應該被上綱上線,公眾的口水更多是被加在90後群體那堆標簽所“引領”,正如90後抱怨的那樣,“社會如此關註我們這個群體的個性、叛逆,並試圖以此間接證明‘90後’的確是‘腦殘’、不識趣的一族。”

  在網絡時代和豐富的物質環境下成長起來的90後的確會帶有他們的群體特征,但這種特征更多是由時代教育、社會背景所造成的。而在職場上過於自負、鋒芒畢露、目的性強、難以溝通,不願接受批評、畏懼困難等等是“職場新人”的通病,並非90後獨有。

  因此,90後不是渾身毛病的“職場小怪獸”,80後、70後,乃至60後們也不是百戰不殆的“職場奧特曼”,誰都經歷過職場菜鳥的尷尬時光,所以,當90後犯錯時,請別再以一個成熟員工的標準來要求他們,給他們“更自由的學習和施展個性的空間,不要扼殺或指責成長中的一點點小叛逆。”

  2012年被稱為“90後入職元年”。

  近日,一則“90後實習生拒絕幫前輩訂盒飯”的微博再次引發公眾對90後職場人的熱議。一方面,90後作為強調個性獨立,擁有創新思維的新新人類,給職場帶來新鮮活力;另一方面,他們不能被批評、遇到困難容易放棄,這些90後容易出現的毛病也讓管理者倍感頭疼。

  現狀:90後創造力強,追求標新立異

  “上班帶2個iphone,還帶瞭IPAD,你稍微一不盯緊,她就在辦公桌上開始玩。安排給她的工作能拖就拖,實在拖不瞭,就草草瞭事。找她談話,態度挺好,可下次還那樣。而且一點不見外,把辦公室當傢瞭,天天帶一大堆吃的來,從早到晚零食吃不停。” 說起自己的90後新下屬,網站編輯袁女士一肚子苦水,“我現在經常得給她做思想工作,都快成政委瞭。” 袁女士覺得,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90後,比較聰明,接受新鮮事物也很快,但個性叛逆、有點驕傲自大,“不好管”。

  雖然袁女士遇到的隻是個案,但90後自從進入職場就備受爭議,其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征,既給職場註入瞭新鮮血液,也給管理者帶來瞭深度思考。此前,英才網聯則對90後的職場心態進行瞭一次調查,結果顯示57%的90後憧憬個性化、朋友式的工作氛圍,45%的90後會堅持自己的觀點和行事風格。

  在前程無憂職場顧問王劍看來,“創造力強”是90後職場新人顯著特點,“由於成長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90後比他們的前輩更加見多識廣,而且思想更開放和追求個性,追逐‘標新立異’使他們更加會利用創新思維”;而90後之所以更強調自我實現和存在感,則是因為他們生活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階段,往往傢庭條件較之前有瞭很大改善,由於其社會角色還未成熟,因此生活壓力暫時不大,工作也就不是“謀生”的手段,更多的90後希望通過工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專傢:新人多做雜事“不是壞事”

  “在職場上,新員工尊重老員工、尊重上司的規則不會過時,要想盡快融入職場,得到更多鍛煉機會,新員工一定要謙虛謹慎,眼裡有活兒,多做些雜事,主動申請增加工作內容,並不是壞事。職場新人在瑣碎的工作中堅持下去,也是對他們性格的歷練,更成熟更能承受壓力。而剛剛走進職場的90後,缺少的就是職場歷練。”英才網聯網站總編苑航建議。

  人力資源管理咨詢顧問董一鳴則認為,90後更看重“尊重”,在類似“訂盒飯”事件中,管理者也得反思自己的領導風格是否會碰觸到90後的自尊底線。與此同時,企業也得大力加強職業化教育,“90後對於專長、專業和敬業的區分度不明晰,缺乏具體可操作的案例和指導,也會引發對於企業要求的不明晰。我們國內很多企業都是“表現好、做出成績”,但對於何種表現稱之為好表現或何種成績是本企業推崇的均無量化規定,使職場新人一頭霧水。企業需要增加可操作的定性指標,提升職場新人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和情商。”

  - 90後職場

  文科生擇業挑戰數據分析

  謝爾道,在某外資咨詢公司從事市場分析工作,今年7月入職

  特點:工作半年未在公司結交朋友;加班太多會恐慌;不喜歡重復領域的工作;有時覺得批評難以接受

  從中文系畢業後,謝爾道沒有選擇文字類的工作,反而“不走尋常路”,與他並不擅長的數字打起瞭交道,雖然不喜歡外界給90後標簽化的解讀,但謝爾道坦言,自己選擇做數據分析在某一方面的確也印證瞭90後群體喜歡挑戰困難,看重自我成就感的特點。

  工作近半年,謝爾道沒有在公司結交自己的朋友圈,“這可能與我的個性有關,我有點自保傾向。”謝爾道說。

  但不願與同事私交甚深並不代表不善於人際交往或辦公室關系不融洽。平日裡,同事一塊吃飯,謝爾道也會提前去飯店占座,或者張羅著給大傢倒茶。

  加班是讓很多90後頭疼的問題,他們更希望保留自己的空間。在外企工作的這半年裡,加班是謝爾道的常態,“如果加班占據瞭太多我的個人時間,我會很恐慌。我會有所平衡,看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在這個階段,謝爾道更多地將加班視為學習過程,“即使不加班,這部分個人時間也會被用來充電,畢竟面對的是全新的領域,要學的太多。”

  謝爾道也不喜歡在同樣的領域做重復的工作,“我們的行業分得很細,我希望能有做跨行業業務的機會。領導當然不會願意,但我會直接跟領導溝通,說明自己的想法。”

  “有時候也會覺得批評難以接受。工作沒做好自己充滿瞭挫敗感,更希望聽到的是領導的鼓勵而不是指責”,謝爾道坦言,90後對批評會有一些敏感,但並不意味著90後不願意承擔責任。他說,這也是自己吃過幾次虧總結出的經驗,“現在,我已經能有技巧地表明自己的觀點,並讓領導也認同瞭。”

  半年學會“收斂性格”

  蘭建文, 在IT行業某上市公司從事財務工作,今年7月正式入職

  特點:喜歡單幹,說話直來直往,有些工作會拖拉

  6月開始上班,7月正式入職,回顧近半年來的職場生活,蘭建文覺得自己最明顯的轉變之一是“性格上有所收斂”。蘭建文笑稱,“以前說話習慣直來直去,剛接手工作時,喜歡單幹。常常我一個人把任務幹完瞭,自我感覺良好,但領導、同事覺得不怎麼樣。”

  企業財務工作並不像想象那樣隻要整天對著一堆數據、報表,而是涉及與不同部門、不同人群的溝通,這讓蘭建文特別頭疼,“有些需要與很多人溝通才能完成的工作,因為畏難我會一直拖著。”最近一次,就誤事瞭,“我負責的工作要和客戶、供應商對賬,需要多方協商,要問的人特別多,我就一直拖,結果查看部門進度時,就我負責的項目沒完成。”

  蘭建文覺得,同事和領導對90後群體還是有一些刻板印象,她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逐漸改變他們的觀點。

  除瞭在工作中多與同事協商外,在工作之外蘭建文也更多融入到團隊,月末集體加班時,蘭建文給大傢叫瞭外賣,如果領導讓我負責規劃集體出遊事宜,提前訂酒店等,我也絕對不會推委,雖然做的時候很累,但看到大傢玩得開心,也會很有成就感。

  爭 辯

  HR

  90後敏感、愛質疑,愛挑刺, 講話過於直接,先關註“自己高興”,獨立思考欲望旺盛。遇到難題喜歡先自己琢磨,畏懼主動溝通,向經驗尋求答案。

  不能批評隻能哄,所有的領導對事情的評價經常被解讀為對人的不滿

  對於長輩和同事的態度比較“冷”,人際關系能力需要磨礪。

  90後

  我們有時候的確會喜歡一個人獨立完成,遇到問題也希望能自己先想出應對之策。如果能解決問題,獨立思考應該被鼓勵。講話直接是我們還沒完全從學校的溝通方式轉向職場的人際交往習慣。

  工作出現問題本來就已充滿瞭挫敗感,更希望得到領導的鼓勵。如果領導的批評對事不對人,而且如果把不是我的責任也全歸結到我們頭上,自然要據理力爭。

  說不善溝通有點想當然,這也得看企業、分工種。怎麼才算“熱”?每天一進辦公室就笑似乎有點假。

  - 點評

  努力培養“心理彈性”

  王劍,前程無憂職場顧問

  過於自負、鋒芒畢露、目的性強、難以溝通,其實這些是“職場新人”的通病,並非90後獨有,回想當初80後初入職場時也遭到瞭類似批評。這些所謂的“缺點”完全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改掉。如今的職場,由於用人單位體制以及系統的不斷健全,個體能夠起到的作用逐漸減弱,團隊的作用不斷突出,對於那些強調自我的職場新人會不斷地通過實踐甚至碰壁意識到協作中的重要性,這個過程也正是他們改掉缺點,走向成熟的過程。

  為瞭能夠使90後在進入職場後少走些彎路盡快成長,在溝通方面應多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換位思考,用別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特別是職場新人,在沒有任何資歷的情況下更應該謙虛謹慎,遵守“行規”,隻有這樣才能更容易被別人所接受從而融入團隊。

  此外90後學會釋放壓力、提高抗壓能力,這對於自小在優越環境中長大的90後非常重要,要努力培養自己的“心理彈性”。

  - 給90後的建議

  1.盤點自己的社交圈子的年齡段。如果你的IPhone4裡面存儲的200多個聯系人幾乎全都是同齡人的話,有必要縱向發展一下聯系人圈子瞭。多向職場成功人士請教,但記得稱呼“您”。

  2.承認不公平,但不應放棄努力。

  3.有一種勝利叫以柔克剛。你在工作中想法很多,而且自認為高明,是說還是不說呢?答案是要用巧妙的大傢都能接受的方式講出來,同時勇於嘗試和承擔後果。

  4.裝嫩和賣萌不總是管用。在職場中,很多年輕人會在職場初期利用“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抓住機會請別人幫忙做事。但是小聰明未必總是管用!

  5.當下的快樂。追求現實的快樂沒有問題,但如果你理解的快樂有一部分和享受、犧牲工作效率或公共利益沾邊的話,不如每次攻克一個業務小難關獲得的快樂更實在些。

  6.學會控制情緒。如果你對無厘頭的批評非常反感,同時無法容忍錯怪你的指責,特別想發一封郵件或哭泣時,不妨先深呼吸,離開辦公室一會兒,之後在沒那麼生氣的時候再回復郵件,把事情說清楚即可,無需理會其他帶有情緒的負面評價。

  7.競爭必須要有合作。

  董一鳴,人力資源管理咨詢顧問,人力資源培訓師

  瑣碎是通往職業理想的階梯

  段冬,58同城副總裁

  90後和80後進入職場特征類似,隻是90後表現得更明顯。我們公司也有一些90後員工,他們對個性獨立,對夢想的追求有更強烈的意願。因為在90後一代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不管是傢庭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都處於變革巨大的時期,物質條件較好,90後普遍在物質上擔憂較少,但面對的傢長期望值也更高。

  榜樣的作用對90後更大,但這種榜樣也不像80、70後那樣局限於某些領域,中國文化對90後的影響變小,他們的價值觀導向更有普遍意義。同時,因為接觸信息豐富和多元化,90後在思想上更追求自我實現和個性獨立。他們會覺得形式主義的東西無關緊要,而是更註重現實。此外,90後對未來的預期會更高,期望在短時間內更實現成功或達成目標。90後更羨慕創業成功的人,對金錢的概念更理性,對薪酬的預期更直接,他們可以忍受在職業初期一個比較低的薪酬,但這段時期必須很短,否則他們就會選擇離開或跳槽。

  我提醒90後,日常的瑣碎工作是通往職業理想的階梯,人脈的積累、責任的積累、知識的積累都要借此得以實現。(繆晨霞)

  (新京報 繆晨霞)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