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從拼己回到拼爹”不隻是個體無奈


 

 

“拼爹”容易?李法明 畫

 

  數年前,25歲的山西青年馬嘯,懷揣當主播的夢想到北京打拼。在京期間,馬嘯曾做過編輯,但在升遷中受挫。2011年7月,馬嘯沒有實現他和傢人關於戶口、編制和房子的約定,無奈選擇回傢參加法院系統考試。靠著他父親在當地政法系統的關系,馬嘯成瞭那個“幸運”的人。馬嘯的故事經媒體披露,引起瞭網友熱烈的討論。

  馬嘯這個“官二代”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打拼,然而,天不遂人願,北漂5年處處受挫之後,他不得不從中途回到原點,重新接受“拼爹”這個潛規則,靠父親的關系當上瞭公務員(微博)。當然,在北京五年內解決戶口、編制、住房,馬嘯和父親的這個君子約定,即使放在當時的背景下也是不現實的。不過,與結果相比,拼己過程中的挫折感和無力感,才是這個年輕人最終放棄夢想的根本原因。

  從追求自己的夢想到依靠父親的關系,從潛規則的受害者到拼爹遊戲的扮演者,馬嘯還是未能逃避命運的捉弄。在無形的關系網面前,他就像“堂吉訶德大戰風車”一樣,最終敗下陣來。不過,這個“從拼己回到拼爹”的故事,書寫的不隻是個體的無奈,其背後更折射出基層固化之憂。

  作為社會性動物,人類的階層分化自古就有。從某種意義上講,恰恰是有瞭階層的差異,激發出人們向上攀登的動力,使得整個社會充滿勝利和活力,進而在合理、充分的階層流動中飛速前進。因此,對於一個社會而言,可怕的不是有階層分化,而是每個階層都相對固化定型,形成權力世襲、貧困傳遞,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拼爹”正是階層固化的凝固劑。一方面,權貴子弟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依靠父輩的優勢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和地位;另一方面,底層群體缺乏改變自己命運的渠道和機會,草根逆襲隻能成為鏡花水月。經濟學傢阿瑪蒂亞·森在研究貧困問題時,曾得出一個著名的結論,能力剝奪的影響比收入低下的影響更重要。誠如斯言,底層弱勢群體由於被歧視而無法完全參與社會,始終處於社會邊緣的過程,不僅帶來經濟貧困,還會加劇仇官、仇富情緒,滋生社會不穩定因素。

  盡管賭輸瞭青春夢,馬嘯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失敗者,至少他還有“爹”可拼,可以“回頭是岸”。對於更多寒門子弟,恐怕隻能有相似的命運軌跡,不會有黑色喜劇般的結局。要想改變這種現象,顯然不能依靠個體的抗爭,整個社會必須重塑遊戲規則,維護公平秩序。“沒有高考(微博),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白巖松的這句話一度引發熱議。誠然,高考制度本身仍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打造更多高考這樣的階層流動平臺,不正是創造公平競爭,打造機會均等的方向所在?

  經濟學傢張卓元說過,“一個可以做夢,並且有機會將夢想實現的社會,才能算是健康的社會。”或許,我們無法給每個北漂族N年內解決戶口、編制、住房的承諾,但至少要給拼己族敢於做夢的勇氣,讓他們不再因為看不見的力量而停止飛翔。(工人日報)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