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女教師十年苦守患腦癌丈夫 累至左耳失聰

化學補習,補習化學-女教師十年苦守患腦癌丈夫 累至左耳失聰


張老師就是這樣幫老公活動手。 李沖攝  十年前,陶鶴山不幸罹患腦癌,手術後失去瞭行走能力,為挽救丈夫,南京藝術學院思政課老師張德琴開始瞭愛情苦守。現在陶鶴山終於站起來瞭。醫生贊嘆,這是愛的奇跡。最近這段愛情故事在微博上流傳甚廣,網友感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原來就在身邊。

  同甘14年:癌癥讓這個傢偏離瞭幸福航道

  昨天(16日),揚子晚報記者來到張德琴老師傢中進行采訪。她說:“我不奢望大富大貴,隻希望一傢人平平淡淡、平平安安的生活。”在采訪中,記者聽到瞭他們的故事。張德琴和陶鶴山是大學本科同學,1984年,兩個人一起考入南京師范大學。在大四時,愛情之箭射中瞭兩個人。畢業後,張老師去揚州的一所中學任教,陶鶴山在北大讀完碩士後,又回到南京,在南京大學(招生辦)從事教學工作,並攻讀博士學位。不久,張老師調到南京藝術學院進行公共課的教學,兩個人結婚瞭。隨著女兒的誕生,他們的生活充滿瞭快樂。

  2002年,當時年近36歲的陶老師已經是南大新聞學院的副教授,他在國傢一流期刊《新聞與傳播研究》等雜志上發表瞭一些令國內外專傢稱道的論文,眼看就要升為教授瞭。

  然而,就在這時候,由於用腦過度常常熬夜,陶老師總是覺得右半身發麻,於是,張老師趕緊帶他去做檢查,CT、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陶鶴山得瞭腦癌。“他直到做手術,都不知道自己得瞭什麼病。”手術結束後,陶鶴山的生命保住瞭,但是卻癱瘓在床,失去瞭行動和說話的能力。

  共苦10年:女兒問她,“是不是把我當成爸爸瞭”

  老公癱瘓在床,張德琴的生活過得更加辛苦。她每天要照顧老公,還要看好女兒,並且還要給學生們上課。生活的重擔,就這樣壓在當時年僅37歲的張德琴身上。

  張老師有一個非常懂事的女兒,現在已經上高中瞭。“這些年,我一直都在照顧老公,忽略瞭女兒,但是女兒真的很懂事。”張老師說,老公生病時,女兒剛剛六歲,上小學一年級,有一次從仙林上課回來,已經一點多瞭。女兒踩在小板凳上,給我和她爸爸做蛋炒飯。“那麼小的孩子,就給我們做飯吃,我抱住女兒就哭瞭。”十年來,每當張德琴與老公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幫他活動不能動的右手,這已經成瞭她的習慣。她接女兒放學回傢時,習慣性的將女兒的手當成老公的手,慢慢活動起來。女兒說:“媽媽,你把我當成爸爸瞭!”

  記者采訪中得知,張德琴老師的左耳已經聽不見瞭。她的聲音也有些粗。“我現在是男人的聲音。”張德琴笑說,當時老公生病以後,又急又累,為瞭貼補醫藥費,曾經一周上過36節課。“最後上課說話嗓子都啞瞭。由於勞累過度,還出現瞭左耳突然失聰的現象。”張德琴說,後來聽力沒有恢復。

  守得雲開:老公病情好轉,“最懂我的人就是她”

  張德琴的父母這些年一直幫她照顧著陶鶴山。“夏天天氣熱,我爸爸就那樣給老公甩手、甩腿,幫他做康復訓練,汗水直往地上掉。”張德琴感慨地說。

  十年彈指一揮間,在傢人的悉心照料下,現在的陶鶴山已經可以下地行走,也可以簡單地說一些話。但是這已經是奇跡瞭,因為手術時,醫生說,這種情況挺不過三年。張老師說,丈夫的記憶還在,隻是不能繼續看書寫作。“我倒希望他忘記以前的很多事情,要不然他會覺得難過、失落。”張德琴對記者說,病人的脾氣很急,有時候不能理解他的意思時,他會很煩躁,生氣,所以現在自己就把他當個孩子在哄。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見到陶鶴山老師的時候,他聽著記者和妻子的交談,時而加入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陶鶴山艱難地說:“這十來年,隻有她,是我的知心朋友,我愛她,非常非常愛她。”有時候他說話沒有表達清楚時,張老師補充完整後,他就很開心地說:“最懂我的人,就是她,愛她,沒話講。”

  網友贊她十年堅守 是江蘇版“愛情天梯”

  微博上關於張德琴老師的愛情苦守,雖然大傢所知道的隻是隻言片語,已足以感動很多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多麼美好的情感,原來就存在於我們身邊。網友表示對愛充滿瞭希望。有人稱:“這簡直就是江蘇版的愛情天梯。

  學生被她人格傾倒 紛紛選她的課

  據張老師的學生范旭陽說:“張老師很節儉,她都是騎著自行車去上課。她現在也是快五十歲的人瞭,不比年輕人,我們都很心疼她。”南藝學生牛超群得知老師的事情後,很心疼她,不想讓她那麼辛苦,於是提出要考研(微博)瞭,想讓老師輔導一下政治課。牛超群對記者說:“但張老師堅決不要課時費,她說,輔導自己的學生怎麼能收錢呢?”南京藝術學院的學生表示,最喜歡張老師的課,但是選瞭四次課都沒選上,選的人太多瞭!

  鏈接:愛情天梯

  上世紀50年代,20歲的重慶江津中山古鎮農傢青年劉國江愛上瞭大他10歲的“俏寡婦”徐朝清。為瞭躲避世人的流言,他們攜手私奔至深山老林。為讓徐朝清出行安全,劉國江一輩子都忙著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梯通向外界,如今已有6000多級,被稱為“愛情天梯”。2007年12月18日,劉國江老人去世;2012年10月30日,徐朝清老人去世。(揚子晚報記者 李沖)

  (揚子晚報 李沖)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