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補習,補習化學-14省市年底出臺異地高考方案 如何讓多方滿意?

化學補習,補習化學-14省市年底出臺異地高考方案 如何讓多方滿意?


  千呼萬喚,承載眾多期待的隨遷子女就地高考(微博)政策的閘門終於緩緩開啟。

  11月15日,歷經多次申請,非京籍傢長看到瞭一點“等得來”的光亮: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異地高考方案原則上將在今年年底前出臺。”而在此之前,黑龍江已經率先亮明“門檻”,山東、福建、上海、天津、江蘇、廣東、安徽、浙江、湖北、海南、雲南、江西12省市也明確表態,隨遷子女異地高考具體方案最遲將於年底前公佈。

  各省市的頻頻表態似乎讓全國997.1萬隨遷子女就地高考問題的解決指日可待,但“門檻”高低的爭論、戶籍地居民的抵制、公眾對“高考移民”隱患的擔憂卻顯示其背後博弈遠未結束,甚至是剛剛開始。

  多省探路,推廣價值有多大

  比照著教育部9月份提出的“滿足傢長條件、學生條件和城市條件”的原則,近日黑龍江成為率先“吃螃蟹”的省份,第一個“就地高考”門檻破土而出。不到50字的規定表示,外省籍隨遷子女“須具有我省高中學籍且高中階段在我省連續就讀3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職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即可2013年高考時在當地報名就地高考。

  繼黑龍江之後,江蘇省明確表示,將在2013年開放隨遷子女就地高考,不過目前尚未公佈就地高考的具體門檻。目前,其高考報名已於11月4日結束,符合條件的外省戶籍考生可以在江蘇就地高考方案出臺後補辦高考報名手續。

  安徽省高考報名則將在11月20日開始,屆時將公佈隨遷子女就地高考條件,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將可與本省考生同時報名。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就政策出臺時間進行瞭明確回應。

  在部分傢長眼裡,這些地區積極的政策推動讓曾經“難以逾越”“鐵板一塊”的戶籍掛鉤教育制度開始出現松動,甚至有瞭可以觀照的標準。但在更多人心中,改革環境的相對簡單也讓“先行一步地區政策的推廣價值變得有限”,甚至有人認為,“如果北上廣的政策沒有細化落地,這項政策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告失敗瞭。”正如非京籍傢長陳女士的憂慮,“各方面壓力太大,北京的準入‘門檻’一定會比黑龍江高很多,能不能符合標準仍是一個未知數。”

  “就地高考”,如何規避新的不公

  陳女士所說的壓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本地居民的反彈。

  記者進入京籍傢長聚集的E度論壇發現,“就地高考”成為不少傢長討論、也共同“抵制”的熱門話題,其中不乏激烈言辭。此前也有部分京籍人士約談北京市教委,明確提出“反對就地高考”的訴求。上海一項近1200人參與的投票則顯示,有85.7%的人反對取消高考戶籍制度。公眾最大的擔憂在於政策放開後,會不會滋生“高考移民”,進而侵占本地學生的權益,引發新的教育不公。

  國傢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談松華直言戶籍地傢長的這種擔心不無道理。“我曾經在海淀區做過一個調研,前年該區曾經宣佈在義務教育階段非戶籍學生可以享受和本市戶籍學生同樣待遇,結果當年的入學生數從3000人增加到6000人,翻瞭一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加以明確界定,“移民”的情況難免會在高考階段上演。

  談松華傾向於從制度源頭規避“高考移民”現象的出現,“不少人依然習慣把隨遷子女就地高考制度稱為‘異地高考’,這是必須糾正的概念。這不是在咬文嚼字,而是從制度本身明確標準,即放開非戶籍人口高考,究竟面向哪一類人群。”也正基於此,對學籍長短的認定可以成為區別“隨遷子女就地高考”和“高考移民”的關鍵。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指出,“讓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後接受更高的教育”的政府表述中有三個關鍵詞: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是孩子父母一方或者雙方首先在城市工作,孩子跟著過來並在這裡接受瞭義務教育,以及擁有高中學歷,而不是為瞭尋求低分窪地在高考前投機移民過來的。”

  這種劃分,也得到瞭不少隨遷子女傢長的認可。去年10月,由20多位隨遷子女傢長共同起草、5萬多人簽名的“高考民間方案”對於資格認定的表述為:隨父母在經常居住地上學,至高中畢業有3年以上連續學籍的,高中畢業即可在經常居住地參加高考和錄取;京、滬兩地則將學籍要求延長為連續4年以上。同時,該方案特別針對“高考移民”的質疑,指出“隻要嚴格執行學籍限制條件,即可防止高考移民”。

  落實就地高考,根本在高招改革

  時間節點明確後,對於隨遷子女就地高考這個大范圍觸動城鄉不同利益人群的兩難命題,“門檻”高低成為新的關註焦點。

  “門檻”究竟如何設置,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政策效果?

  “這是一個歷史的問題,不可能一下全部放開,在現階段內,‘門檻’是個必需的過渡選擇。”在談松華看來,“門檻”設置的因地制宜,要建立在確保人口流入地的教育資源供給的基礎上,“我們調查的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兩地小學階段的非戶籍人口已經分別占到其總數的46%、47%;初中階段則占到瞭27%、30%。如果政策要放開,就意味著人口流入地要做好增加大量教育資源的準備,這樣才不會進一步激發本地居民和非戶籍學生的矛盾。”

  熊丙奇則認為,合理“門檻”的設置需要綜合協調隨遷子女權利、本地學生利益、高考指標分配、城市承載能力等諸多方面。但在經歷瞭這個過渡階段後,如何醞釀整個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才是解決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從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權、考試權出發,是應該沒有任何門檻的,作為我國公民應該在任何地方都可自由報考這也是有網友認為現在的門檻太高的原因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推進高考制度改革,打破現行高考制度框架,實行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我國高考之所以有戶籍限制,主要原因是高考實行分省按計劃集中錄取,各高校把指標分配到各省,因此各省才會提出戶籍限制,如果取消這一制度,按戶籍報考的規定也就失去存在的土壤瞭。這是徹底實行‘就地高考’、推進高考公平的根本所在。”(記者 鄧 暉)

  (光明日報 鄧 暉)


arrow
arrow

    plantssep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